长江有什么鱼种长江鱼种有多少种
1、长江鱼类400多种,170多种为长江特有,占我国淡水鱼总数的48%,大大超过我国其他江河的淡水鱼种类数。长江有四大家鱼,分别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还有鳜鱼、鲇鱼、鮰鱼、黄颡鱼。
2、长江最贵的四种鱼:
第一种:长江刀鱼。
第二种:长江河豚。
第三种:长江鲥鱼。
第四种:黄唇鱼。
长江里面有什么鱼
问题一:长江里有哪些鱼比较著名武昌鱼、中华鲟、白D豚
问题二:长江鱼有哪些品种长江及其支流和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及太湖这些大湖在内的湖泊鱼类丰富。渔业得到广泛发展,为这一地区许多人口的主要生计。在中国的河流中可找到多达500种鱼类,其中多数栖息在长江及其支流。约30种河流动物具有经济意义,特别是鲤、欧c、鲈、马蛤(一种大穴居蛤)和七鳃鳗;最有经济价值的是白、黑阿穆尔鱼,比目鱼及斑点比目鱼。鲟也很重要;峡谷是良供的产卵区。再往下游,可发现大量鱼子,它们被收集并分散到全国各地供人工养殖。
问题三:长江都有什么鱼长江还有独特的刀鱼
问题四:长江里有哪些名贵的鱼是吃的鱼吗?大馋猫知道有刀鱼,鲥鱼等,可惜都买不起,没吃过,只吃得起小猫鱼。还有中华鲟,不好吃
问题五:求在长江河里钓鱼经验,什么鱼好钓?本文介绍江河钓鱼的技巧,我也在长江边,常年在长江支流钓鱼,感觉长江里的钓鱼方法与其他钓鱼方法确实不相同,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
要在长江这样大的流水中垂钓,和池钓相比,不论在钓技的运用和钓具的选择方面,都有较大的不同。例如在静水垂钓时所使用的那种反应灵敏的长尾风漂,在钓流水时就无用武之地;再者江水有涨有落,时浑时清,江岸江底地形复杂,加之江中水大鱼稀,在取得江钓经验之前,要想很快钓上鱼来,可能不易。所以总的说来,江钓比池钓的难度大得多。
江钓的难度虽然大,但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江钓也不例外。以选钓位来说,滔滔大江从哪里下钩呢?江钓选钓位的经验告诉我们,按一般原则应选弯道的内侧,或有洄流有水草的地方;河道的入水口通常是鱼儿较集中的地方;还有船只、木排停泊的地方,给水下造成一片阴影,鱼儿有隐藏在阴暗中的习惯;人们抛下的残羹剩饭,也是鱼儿所追逐的目标,这些都可选作钓点。当然,选钓点和钓什么鱼又有密切关系。
如钓一般鱼,可采用“动中钓静”的方法,如大流中钓小流支流和洄流,找水势较平稳的地方下钩。但在大江大河中有些凶猛鱼如黄钻()等喜欢在大江的主流中游弋,追食其他鱼类,如若钓取这些鱼,要在急流中在鱼儿密集的地方下钩。
在大江大河中,什么鱼都有,各种鱼有不同的习惯,如鱼的洄游产卵、对水温的要求等等,只有了解了它们的习性,才有可能钓到鱼。这些了解可以通过调查询问,还要自己去实践,这是江钓最重要的准备工作。
钓流水的钓饵,通常选用荤饵,如蚯蚓、鸡鸭肠等,在流水不急的地方,也可使用较硬的不易冲化的面食。一般来说钓流水不必打窝子,但在水势平稳的河段以及水流缓慢的洄水处,可以撒一些不易被冲走的诱饵。
钓具的配置,要根据钓什么鱼来选用。如钓岸边的小鱼、甩白条等,用小手竿即可;如欲钓较大的鱼,还是用海竿较好,应配一只较好的轮,钓线可用0.45~0.5毫米粗的强力线。曳力装置不可拧得太紧,大鱼要线时能自动放线。这些设备具备了与大鱼搏斗的条件。江河中的鱼野性足,较池塘中鱼冲撞力大得多。
钩组以长脑线串钩为宜,每串4钩即可,钩多了倒不方便。脑线的长度应在20厘米以上,脑线长装饵后在流水的冲击下钓饵在水中能“活”起来,活食对鱼更具诱惑力。拴脑线时应增大钩距,上钩应挂不到下钩的接头处,可以减少互相搭挂。
开始进行江钓,可能要付出巨大艰辛,有时甚至连去数次,均是一无所获,还可能会发生挂底、断钩折线毁竿。所以江钓绝无池钓那么平静。可江钓最诱人之处,还就是它的惊险、拼搏,和更多的未知数,而这些又是众多钓友所热切追求的。朋友,望您提起钓竿,挑战长江,去获取垂钓的新感觉。
问题六:长江里钓的都是什么鱼呀。长江流域是我国众多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繁衍场所,拥有白鳍豚、中华鲟、白鲟、江豚、大鲵、胭脂鱼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其中白鳍豚、白鲟、达氏鲟、胭脂鱼等为长江特有种,在生态进化、军事仿生、考古研究等方面具有特殊的科学参考价值。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及水域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方面的威胁,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不断恶化并呈荒漠化趋势。整个长江水系,包括各附属湖泊,共分布有鱼类350种,其中终生在淡水中生活的纯淡水鱼有324种之多,大大超过我国其他江河的淡水鱼种类数(珠江有淡水鱼239种,黄河仅有150种)。长江的鱼类中,有10种是过河口洄游性鱼类,如降河洄游的鳗鲡、松江鲈,溯河洄游的中华鲟、鲥鱼等;另外还有16种是主要在河口区咸淡水生活的种类,但在下游的淡水中经常可寻觅到它们的踪迹,如鲻、suo、花鲈等。至于偶尔在河口见到的海产鱼类,就不能算作长江的鱼类了。
在长江的鱼类中,鲤形目鱼类占绝大多数,计有248种,占整个长江鱼类种数的70.8%。其次是鲇形目鱼类,有37种,占10.7%。长江的鲤形目鱼类分属于4个科,亚口鱼科仅有胭脂鱼一个种,鳅科有50种,鲤科181种,平鳍鳅科16种。鲤科不但是长江鱼类中最大的一个科,占了总数的51.7%,而且长江的主要经济鱼类,如鲤、鲫、青鱼、草鱼、鲢、鳙、鲂、鳊、鲴、铜鱼等,都属于这个类群。同时,鲤科中所有的11个亚科,在长江内都有分布。特别是适应于高原环境的裂腹鱼亚科鱼类,在长江水系多达24种,而其他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通常仅分布这一亚科鱼类的少数几种。
问题七:长江里什么鱼最大?扬子江鲟是淡水鱼之王,它之所以能称王,是因为它长个大,岁数有的已过百了,
扬子江鲟可分三种:长江鲟、中华鲟和白鲟。其中以中华鲟和白鲟的个头最大,体可长达7米,重达几百克,可谓真正的淡水鱼之王。
鲟鱼和鲑鱼类似,出生在内陆的长江大河,却在大海里成长激等到繁殖来临,成群结队的鲟就从东海口游回长江,逆流而上,来到四川宜宾的金沙江一带繁衍后代。小鱼出生后,随着江水流入海中,在海中长到大约10岁左右,再返回出生地生儿育女。就这样周而复始。
鲟的性情比较凶猛,以捕食其他的鱼维生。
问题八:长江里多少种鱼类长江的珍稀鱼类主要是中华鲟和胭脂鱼 据有关专家介绍,由于环境的污染和无节制的捕杀,长江鱼类正在急剧减少,仅长江江苏段存活的鱼类,就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61种锐减到110种左右。过去随时可以捕捉到的长江鲥鱼,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已经销声匿迹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农业部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周开亚痛心地说,地球造就一个物种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人类破坏一个物种却只要几十年甚至几年的时间。50多种鱼类,竟然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内就消失殆尽,这难道不应当深思吗?
长江鱼类的减少,不仅仅表现在品种上,还表现在数量上。据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长江主要经济鱼类――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种苗产量,已由最高年份的300亿尾,下降到2亿尾;长江流域天然捕捞产量,也已经从1954年的42.7万吨下降到目前的10万吨左右。
更可怕的是,人类对长江鱼类的捕杀,已经完全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捕获的数量越少,捕捉的力度越大,捕捉的手段也越多;鱼类的品种越少,其经济“价值”越高,滥捕滥吃的现象愈烈。这些年,围绕长江蓬勃兴起的各种鱼馆、江鲜馆、饭店,以及在长江上“架设”的各种捕鱼工具,足可证明人类正在对长江鱼类进行总围剿、总捕杀。
笔者无法判定在这种围剿和捕杀下,长江鱼类到底能够维持多长时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守着长江无水喝,靠着长江无鱼吃”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
虽然说,地方***也看到了长江鱼类正在迅速减少的事实,认识到了保护长江鱼类的重要性,每年也选择一定时间实施禁捕。但是,实事求是地讲,目前长江两岸地方***实施的所谓禁捕,作用并不大、效果也不好,几个月时间根本没有办法保护鱼类的生长。一旦禁捕期过,等待鱼类的是更疯狂的捕杀。更何况,一些地方的禁捕,也仅仅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实施禁捕。
曹文宣院士提出的在全长江流域禁捕十年的建议,不仅是一个好建议,而且是一个需要足够的胆略和勇气才能提得出来的建议。因为,这个建议不仅会得到渔民的反对,而且会受到地方***的***。
禁捕十年,就意味着长江两岸的渔民将在十年内没处就业、没有收入来源;禁捕十年,意味着地方***必须在这十年内解决渔民的生活和就业问题。
但是,如果能够给长江十年休养生息的时间,如果能够让长江鱼类有十年安稳生长的时间,那么,十年以后,长江中的鱼类会是一种什么景象呢?天然捕捞量还会这么少吗?鱼的品种还会如此快地减少吗?如果十年时间真的太长,那就五年、三年,在这段时间内实施真正的禁捕,那么,长江的鱼类景象是否能够得到较大的改观呢?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这一建议真的被采纳,地方***能够做到十根手指弹钢琴,一手抓好禁捕,一手抓好渔民生活的安排吗?
长江禁捕,确实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认真研究、认真探索的话题。但愿这个话题不要永远停留在纸面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
问题九:长江中生长最大的鱼是什么?中华鲟
【名称】:中华鲟
【产地】:中国
【俗称】:鲟鱼鳇鲟大癞子黄鲟着甲
【拉文种名】:AcipensersinensisGray
【英文种名】:Chinesesturgeon
【简介】
中华鲟(AclpenserSinensisGrdy)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和“长江鱼王”。远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
中华鲟,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基部宽厚,吻端尖盯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尾鳍歪形,上叶特别发达。中华鲟鱼,属世界27种鲟鱼之冠,它个体硕大,形态威武,长可达4米多,体重逾千斤。
问题十:长江里有几种鱼中华鲟,白鳍豚
1。河豚河豚巨毒,然为鱼中最贵,传其鲜为鱼中之首,入汤、清蒸、红烧均佳,据闻其汤色雪白,其香极郁。现江苏南通有人工养殖,半斤左右120-150/尾,加工费为120元。小则便宜,只能做汤。以上可在南通吃到。现野生河豚极少,不知哪里能吃到。
2。鲥鱼与刀鱼均列《随园食单》江鲜单,以食单烹法分两种:加酒清蒸;或加清酱涝糟(即酒酿)油煎,估计应该类似我们的干烧。鲥鱼一定要全鱼烹,决不能切块治。因鲥鱼鱼鳞富含脂肪,且鱼鳞蒸丁即化,吃起来香鲜可口,所以蒸鲥鱼一定不能去鳞。
3。刀鱼。也是两法,一谓清蒸,加蜜酒酿与清酱,如今之豉汁蒸;一谓以快刀刮鱼片,抽其刺,再用火腿汤、鸡汤、笋汤煨,鲜妙绝伦。清明前吃刀鱼,清明后不能食,因为刀鱼的刺太多,多如牛毛,清明前刺软,即使不能尽除,也不至卡喉,清明后的刀鱼刺如国有资产:理难清也。我吃刀鱼也在清明前,肉质细嫩自不待言,鲜美异常,但以巴人口味,似觉其腻:如江团之腻,但比江团鲜。
4。t鱼洄游于长江与吴松口以及崇明岛附近,季节性很强,春夏间最肥美,嘴有两长须,俗称t老鼠,鱼皮有弹性且多胶质,红烧最佳,其色泽红润油光,鱼块裹着一层薄而匀的卤汁,汤汁不用勾芡,鱼本身胶质已有黏性,所谓自来芡,鱼表皮肥糯滋润,肉质软嫩无刺,酱味鲜咸之中有甜味,是上海本帮菜的传统本色。t鱼应是这四种鱼中味一的少骨鱼,可能似上游的鲶鱼
长江的鱼类有哪些
长江鱼的种类有很多,像: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鳜鱼、鲇鱼、鮰鱼、黄颡鱼等鱼类。
我们都知道作为重要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因库,长江拥有水生生物4300多种,其中鱼类400多种,170多种为长江特有,占淡水鱼总数的48%,大大超过其他江河的淡水鱼种类数。下面为介绍长江四大家鱼,以及8大主要鱼种。
草鱼的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体延长,亚圆筒形,体青黄色,头宽平,口端位,无须,咽齿梳状,生长快,肉味美,鱼胆有毒。栖息水的中下层,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以水草为食,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鲢鱼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鲢鱼味甘,性平,无毒,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叫雄鱼。外形似鲢鱼,体型侧扁,头部较大而且宽,口也很宽大,且稍微上翘,眼位比较低。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鳜鱼又名鳜花鱼、桂花鱼、桂鱼、鳜花鱼、鳌鱼、脊花鱼、胖鳜、花鲫鱼、母猪壳等。体高侧扁,背隆起,头大,口裂略倾斜,两颌,犁骨均具绒毛状齿,上下颌前部的小齿成犬齿状;体色棕黄,腹灰白,圆鳞甚细小;体侧有不规则暗棕色斑块、斑点。属凶猛肉食性鱼类,常以其它鱼类为食,幼鱼喜食鱼虾,成鱼以吃鱼类为主,冬季停止摄食。
鲇鱼即鲶鱼,又称作胡子鲢、黏鱼、塘虱鱼、生仔鱼。周身无鳞,身体表面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胡须,上背较黑,腹面白色尾圆而短,不分叉,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晚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
鮰鱼又名长吻鮠,贵州则唤之为“习鱼”。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细小。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
黄颡鱼体长约20cm,腹面平直,体后半部侧扁,尾柄较细长。头大且扁平,吻短,圆钝,上、下颌略等长,口大,下位,两颜及腭骨上有绒毛状齿带。眼小,侧位。须4对,鼻须末端可伸至眼后,上颌须1对,最长,颐须2对,较上颌须短。体裸露无鳞,侧线完全。杂食,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和一些无脊椎动物等。
长江里常见的鱼有哪些
专家解答
中华鲟:中华鲟是长江中比较有名的鱼类,有长江鱼王的称号。它们喜欢在水底活动,有洄游的习性。
银鱼:银鱼的身体呈圆筒形,体长一般只有12厘米,喜欢躲藏在水底,有一定的趋光性。
鲥鱼:鲥鱼主要生活在海洋之中,不过它们在幼年时期会在长江中生长。
鮰鱼:鮰鱼的学名叫做长吻鮠,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知识扩展
长江的水流范围比较广,所以长江之中的鱼类是比较多的,整个长江水系连同它们附属的湖泊中,一共有350多种鱼儿。其中淡水鱼的数量较多,大概有324多种,还有一些是洄游性的鱼类,常见的鳗鲡、松江鲈、中华鲟鱼、鲥鱼等。这些鱼儿既可以在长江之中生长,也可以在海水中生活,一般会分布在长江入海口的位置。还有一些鱼儿是生活在江水和海水交接的位置。
长江都有什么鱼
长江四鱼指银鱼,刀鱼,鮰鱼,鲥鱼。银鱼科(Salangidae)银鱼属(Salanx)多种半透明鱼类的统称。见于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很少长於15公分(6吋)。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鱼。刀鱼(学名CoiliaectenesJordan),又称刀鲚,毛鲚,是一种洄游鱼类,与河鲀、鲥鱼和鮰鱼一起被誉为“长江四鲜”。平时生活在海里,每年2~3月份长颌鲚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产卵群体沿长江进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长江干流进行产卵活动。由于长江污染加剧以及滥捕滥捞,刀鱼产量逐年下降。刀鱼体形狭长侧薄,颇似尖刀,银白色,肉质细嫩,但多细毛状骨刺。肉味鲜美,肥而不腻,兼有微香。清明后,刀鱼肉质变老,俗称老刀。长吻鮠(Leiocassislongirostris)属鲶形目,鲿科,鮠属,又名鮰鱼。不同的地方,鮰鱼有不同的叫法,上海称“鮰老鼠”、四川名“江团”,贵州则唤之为“习鱼”。长吻鮠体长,吻锥形,向前显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细小。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
古称“魱”。形秀而扁,似鲂而长,长约70厘米,银白色,腹部具棱鳞。一般三四龄成熟,春夏之交,溯江而上,主要产于南通的长江入海口到南京燕子矶一带的下游地段。其味极为鲜美,更宜不刮鳞清炖,为长江鱼类中的极品。可惜近年已濒临绝迹,其身价愈发昂贵。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长江四鱼
定义
银鱼,刀鱼,鮰鱼,鲥鱼
生存环境
已濒临绝迹
产地
近海的长江口
银鱼
银鱼
银鱼
古称“脍残鱼”。此鱼形细长,身透明,体光滑,长约一指。喜栖息于近海的长江口银鱼(salangid)是淡水鱼,生存分布于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银鱼可分为小银鱼和大银鱼,其中大银鱼可长到长约七至十厘米,很少长于15公分(6英寸)。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鱼。银鱼因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而得名。其产于长江口,俗称面丈鱼、炮仗鱼、帅鱼、面条鱼、冰鱼、玻璃鱼等。
刀鱼
因此鱼其状似刀形,俗称刀鱼。刀鱼“狭薄而长头”,与凤鲚有相似之处,但比凤鲚个大,也称江鲚。个大者有一尺来长。此鱼特点是肉质细腻鲜嫩,入口即化,但丝毛骨较多,食之须小心。清明前大量上市。一过清明,其丝毛骨即变硬,价钱就开始下跌。(江苏靖江被称为刀鱼之乡,但由于近年来过度捕杀及环境问题,野生刀鱼已十分少见,现在市面上大多为养殖刀鱼)
盐烤刀鱼
盐烤刀鱼
鮰鱼一般指长吻鮠
亦称鮠鱼,俗称白戟。长吻鮠(Leiocassislongirostris)属鲶形目,鲿科,鮠属,又名鮰鱼。不同的地方,鮰鱼有不同的叫法,上海称“鮰老鼠”、四川名“江团”,贵州则唤之为“习鱼”。长吻鮠体长,吻锥形,向前显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细小。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现产量急剧减少,大鮰鱼已不易捕捉。鮰鱼肉肥肉鲜,精炖红烧,均为鱼中名品。其鳔肥厚,可制鱼肚,历来为上等食用鱼类。
干锅回鱼
干锅回鱼
清蒸回鱼
清蒸回鱼
鲥鱼
长江四鱼
长江四鱼
古称“魱”。形秀而扁,似鲂而长,长约70厘米,银白色,腹部具棱鳞。一般三四龄成熟,春夏之交,溯江而上,主要产于南通的长江入海口到南京燕子矶一带的下游地段。其味极为鲜美,更宜不刮鳞清炖,为长江鱼类中的极品。可惜近年已濒临绝迹,其身价愈发昂贵。
鲥鱼简介
鲥鱼做法
鲥鱼做法
鲥(Macrurareevesi)属鲱形目,鲱科,鲥亚科,鲥属。俗名:时鱼、三来鱼、三黎鱼。濒危等级:濒危。体甚侧扁,呈长椭圆形,头中等大,吻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与下颌骨正中的突起相吻合。上颌后端达眼后缘下方,眼有发达的脂眼睑。鳃耙细长且密。鳃孔大。假鳃发达。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鳞片大而薄,上具细纹;尾鳍基部有小鳞片覆盖;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腹面有大形、锐利的稜鳞,排列呈锯齿的边缘。无侧线,体背和头部呈灰黑色,中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及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其它各鳍暗蓝色。
鲥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入江而得名。平时生活于海中,每年2月下旬至3月初,生殖群体由海洋溯河作生殖洄游,在5-7月,当水温达28℃左右时,即在江河的支流或湖泊中有洄水缓流、沙质底的江段繁殖。产卵时间多在傍晚或清晨,生殖后亲鱼仍游归海中。幼鱼则进入支流或湖泊中觅食,至9-10月才降河入海。鲥鱼在长江的产卵场,比较集中在波阳湖及赣江一带,少数逆水而上到洞庭湖入湘江,极少数上溯到宜昌附近。在珠江,则主要在西江下游江段产卵,上溯可达广西桂平。鲥鱼为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食,有时亦食硅藻及其它有机物的碎屑;但在生殖洄游期间,亲鱼很少进食。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龄。 我国近海分布极广,黄海、东海、南海都有分布;淡水中分布于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水系。
鲥鱼个体较大,常见个体为1-1.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8+龄,体长达616毫米,体重3.5-4公斤。它肉细脂厚,味极腴美,其内脏含脂量为18-21.7%,鳞片与皮肤间满含油脂,鲜味浓重,营养丰富。鲥鱼蛋白质含量为11.4-16.9%,脂肪为11.1-17.0%;还富含钙、铁、磷等,故在烹制时特别强调“清蒸鲥鱼不刮鳞”。鲥鱼历来就是长江、钱塘江、珠江等水系下游的名贵鱼类,在古代就被作为纳贡之物,清蒸鲥鱼,驰名古今中外。沿江各地鲥鱼到达的时间各各不同,渔泛也有迟早,如江苏江阴是“谷雨见鲥鱼”;安徽是“清明早,芒种迟,立夏、小满正当时”;江西峡江是“端午吃鲥鱼”;而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为农历3月吃鲥鱼。钱塘江则从立夏至端午节之间。江苏、上海视鲥鱼为长江淡水四大名鱼之首。
长江四大名鱼
长江四大名鱼指的是银鱼、刀鱼、鮰鱼、鲥鱼。长江四鱼产地在近海的长江口。银鱼身形细长,身透明,体光滑,长约一指。刀鱼形状似刀,鱼肉细腻。鮰鱼亦称鮠鱼,俗称白戟,长吻鮠体长,吻锥形。鲥鱼:俗名时鱼、三来鱼、三黎鱼,体甚侧扁,呈长椭圆形,吻尖。四大名鱼食用味鲜美。
1.银鱼:古称“脍残鱼”。此鱼形细长,身透明,体光滑,长约一指。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长约7~10厘米。喜栖息于近海的长江口银鱼(salangid)是淡水鱼,生存分布于东亚咸水和淡水中。
2.刀鱼:因其状似刀形,俗称刀鱼。与凤鲚有相似之处,但比凤鲚个大,也称江鲚。此鱼特点是肉质细腻鲜嫩,入口即化,但丝毛骨较多,食之须小心。
3.鮰鱼:亦称鮠鱼,俗称白戟。长吻鮠体长,吻锥形,向前显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鮰鱼肉肥肉鲜,精炖红烧,均为鱼中名品。其鳔肥厚,可制鱼肚,历来为上等食用鱼类。
4.鲥鱼:俗名时鱼、三来鱼、三黎鱼。古称“魱”。形秀而扁,似鲂而长,长约70厘米,银白色,腹部具棱鳞。一般三四龄成熟,其味极为鲜美,更宜不刮鳞清炖,为长江鱼类中的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