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时实业百科网 生活百科 汽车异味(车辆异味投诉最多的车型)

汽车异味(车辆异味投诉最多的车型)

【百科解读】

调研结果显示,截止2021年12月底,我国车内异味累计投诉量高达29213宗;在这些投诉中,自主、合资和外资品牌均有涉及,合资品牌投诉量占据八成以上。

王昆表示,“提高汽车产品的健康环保性能,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将成为我国汽车行业新的发展趋势。”冯屹也强调,“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转型升级,汽车健康性能已成为了消费者购车时新的关注焦点。探索汽车全生命周期内更环保、更健康的发展路线,将是未来汽车健康环保性能发展的重要趋势。”

7月8日,由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主办的“2021中国车内气味研究成果分享会暨中国健康汽车研究启动仪式”在京召开,来自汽车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的近18000名代表共聚于此,共同探讨有关“健康汽车”的话题。

会议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摄

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昆表示,“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提高汽车产品的健康环保性能,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将成为我国汽车行业新的发展趋势。”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屹也强调,“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转型升级,汽车健康性能已成为了消费者购车时新的关注焦点。探索汽车全生命周期内更环保、更健康的发展路线,将是未来汽车健康环保性能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会议现场,还主要提及了多方共同努力下所取得的成果。具体包括,成果一:《中国车内气味研究报告(2021年度版)》发布,《中国车内气味研究报告》主要从消费者气味调研和市售车型气味解析两个层面,按年度开展气味报告研究和发布工作。

本次发布的《中国车内气味研究报告(2021年度版)》,基于2021年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中心采信的第三方平台上的3100多宗车主投诉数据展开市场调研分析。调研结果显示,截止2021年12月底,我国车内异味累计投诉量高达29213宗;在这些投诉中,自主、合资和外资品牌均有涉及,合资品牌投诉量占据八成以上,其中德系合资占比高达41.4%;外资品牌由于本土销量较低,投诉占比为5.2%;在投诉车主信息方面,男性车主占据近九成,且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江苏省和山东省,占据了全国三成以上的投诉量;从气味来源来看,投诉车主认为排名前三的车内气味来源部位为座椅、空调和仪表板,占比分别为52.0%、37.5%、27.1%,其中座椅材质主要为人造革和真皮,超四分之三的投诉车主认为异味主要来源于车内某一到两个部件,说明气味来源集中度较高;从车内气味出现时间及场景来看,71.5%的投诉车主反馈购车时就存在气味,因此新车应成为气味重点管控对象,超四成的投诉车主反馈车辆在各种工况状。此外,调研结果还显示,投诉车主普遍认为车内气味对驾乘人员健康、心情以及驾驶感受的影响较大,分别占比65.3%、45.4%和44.2%,超半数投诉车主声称出现了“头晕、头痛”、“咳嗽、咽喉不适”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

从气味物质解析结果来看,锁定的高风险气味物质主要是芳香烃类、醛类、醇类、酮类等物质,高温条件下车内散发的气味物质浓度明显升高;常温检测下,有58%车型的高风险气味物质数量超过4个;高温检测下,有46%车型的高风险气味物质数量超过13个。通过比对前期建立的致敏气味物质库,可以得出:常、高温条件下甲醛、甲基丙烯酸甲酯和2-丁酮肟均有检出;高温条件下,甲基丙烯酸甲酯和2-丁酮肟检出率较常温条件有所升高,此外,部分车型检出了丙烯酸正丁酯、α-蒎烯和D-苎烯。

从气味综合分析结果来看,在气味客观等级方面,常温检测下,均值为3.5级,超过4.0级的车型占比13%;高温检测下,均值为4.0级,超过4.5级的车型占比17%。在两种检测条件下,出现频率较高的气味类型是是皮革味、发泡味和溶剂味,个别车型出现了油漆味等消费者极为反感的气味类型。由上述分析可知,在减少高风险气味物质数量、降低气味客观强度、改善气味类型等方面,部分车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成果二:发布“2021车内空气质量标杆车型”典型案例。其中,长城汽车魏牌摩卡(2.0T 两驱特醇版)和上汽通用凯迪拉克XT5(28T 四驱豪华型)两款车型在高风险气味物质数量、气味客观强度、气味类型、臭气浓度和气味愉悦度等指标方面均处于行业前列,代表了我国车企气味研发与管控的优秀水平。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百科释义】

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中国汽车异味累计投诉量高达29213件;在这些投诉中,自主、合资、外资品牌都有涉及,合资品牌的投诉量占到80%以上。

王琨表示,“提高汽车产品的健康环保性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发展趋势。冯毅还强调,“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转型升级,汽车的健康性能成为消费者购车时新的关注点。在汽车全生命周期探索更加绿色健康的发展路线,将是未来汽车健康环保性能发展的重要趋势。”

2021年7月8日,由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主办的“2021年中国汽车异味研究成果分享会暨中国健康汽车研究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来自汽车上下游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近18000名代表齐聚于此,共同探讨“健康汽车”的话题。

会议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郭跃/摄

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琨说:“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汽车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提高汽车产品的健康环保性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发展趋势。”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毅也强调,“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转型升级,汽车健康性能成为消费者购车时关注的新焦点。在汽车全生命周期探索更加绿色健康的发展路线,将是未来汽车健康环保性能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会议现场,我们主要提到了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成绩。具体来说,第一个成果是《中国车内气味研究报告(2021年版)》发布,《中国车内气味研究报告》主要从消费者气味调查和商用车气味分析两个方面,按年度进行气味报告研究和发布。

此次发布的《中国汽车气味研究报告(2021版)》基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中心2021年对第三方平台上3100余起车主投诉的市场调研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中国汽车异味累计投诉量高达29213件;这些投诉中,涉及自主、合资、外资品牌,合资品牌投诉占比超过80%,其中德系合资占比41.4%;由于外资品牌本地销量低,投诉占比5.2%;在投诉车主信息方面,男性车主占比近九成,且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三省,占全国投诉量的三成以上;气味来源方面,投诉车主认为车内气味来源前三位的分别是座椅、空和仪表盘,占比分别为52.0%、37.5%和27.1%,其中座椅材质以人造革和真皮为主,超四分之三的投诉车主认为气味主要来自车内一两个部位,说明气味来源浓度较高;从车内气味出现的时间和场景来看,71.5%的投诉车主反映买车时有气味,因此新车应该是气味的重点控制对象,超四成投诉车主反映汽车处于各种工况。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投诉车主普遍认为车内气味对驾乘人员的健康、心情和驾驶感受影响较大,分别占65.3%、45.4%和44.2%。超过一半的投诉车主声称有头晕、头痛、咳嗽、喉咙不适和恶心呕吐等症状。

根据气味物质分析结果,锁定的高风险气味物质主要是芳香烃、醛、醇、酮等物质,高温条件下车内散发的气味物质浓度明显升高。在室温下,58%的车辆高风险气味物质数量超过4个;在高温测试下,46%的车辆存在13种以上的高危气味物质。通过对比前期建立的致敏气味物质库,可以得出甲醛、甲基丙烯酸甲酯、2-丁酮肟在常温和高温条件下均可检出;在高温下,甲基丙烯酸甲酯和2-丁酮肟的检出率高于常温下。此外,部分车辆检出丙烯酸正丁酯、α-蒎烯、D-柠檬烯。

从气味综合分析结果来看,气味客观等级方面,常温检测下,平均值为3.5,4.0以上车辆比例为13%;高温检测下,平均值为4.0,17%的车辆超过4.5。在两种测试条件下,出现频率较高的气味类型为皮革味、发泡味和溶剂味,个别车辆出现了油漆味等消费者极为反感的气味类型。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部分车型在减少高风险气味物质的数量、降低气味的客观强度、改善气味类型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

成果二:“2021年车内空标杆车”典型案例发布。其中,长城汽车威摩卡(2.0T两驱专用酒精版)和上汽通用凯迪拉克XT5(28T四驱豪华型)在高风险气味物质数量、气味客观强度、气味类型、气味浓度、气味快感等方面均处于行业前列,代表了中国汽车企业气味研发和控制的优秀水平。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安排处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技时实业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ofv.cn/archives/13664

作者: 生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76033840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541594806@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