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氢燃料电池车(2022冬奥会氢能源燃料车)

【百科解读】

商业运作已经成为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对奥运会当中大量的出行环节,汽车品牌赞助成为了历届运动会当中屡见不鲜的环节。

赛事这一平台不光是车企借机宣传让消费者深入了解当下主流产品的契机,也是展示未来一段时间内技术进展与规划的主要手段。

氢,2022冬奥赛事用车的主题

以此次北京冬奥会为例,这是中国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后首个世界级的体育盛会。各位参赛的运动员不断挑战自我的极限,而对于赛事主办方来说,需要挑战的目标是“史上最环保奥运会”。

丰田是北京冬奥会的主赞助商之一,赛事服务用车当中除了市场常见的混动车型外,整体的的电动化程度也创下新高,这其中还包括了大量的氢能源技术应用。

2022北京冬奥赛事期间,丰田共提供2205辆不同种类车型,140辆MIRAI和105辆柯斯达尤为抢眼,这两款车型均为氢燃料电池车。

其中,MIRAI是第一次大规模导入中国市场;柯斯达氢擎则是专门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设计开发,由丰田中国研发中心进行研发,在四川一汽丰田进行生产,该款车型为丰田汽车第一次在海外实现氢燃料电池技术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本土化”。

除此以外,还有搭载了丰田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北汽福田氢燃料电池巴士共计200余辆投入到赛事运营,得益于丰田与北汽、亿华通三方的共同合作成果,相较于2008北京奥运会当中仅3台的氢燃料电池大巴,数量有了明显的攀升。

在冬奥会当中展示氢燃料电池技术,本来是一个很聪慧的做法。

目前,纯电动车型是当下符合绿色出行的主流选择,但是众所周知,动力电池由于受技术影响,存在续航里程方面的短板,尤其是在气温更低的寒冷地区。

此次冬奥会转战于北京、延庆与张家口三个地区,涉及路线更长且道路种类更广,既有传统的城市路段,也有上下起伏的山路,再加上赛事期间的大范围降雪,更是加剧了路况的复杂程度,这对于赛会用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目前得到的信息,服务于赛事的冬奥车辆均保持了良好的状态,以柯斯达氢擎为例,其能够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气温下正常启动,并且电驱的特性让其动力输出得到保障,能够在坡度较大的山区游刃有余。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有哪些缺点(氢燃料电池车优缺点)

【百科解读】

当作清洁能源,氢一直被给予厚望,也被认为是结局交通领域碳排放的最佳方案之一,以丰田为首的不少车企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研究,并开发出搭载了氢燃料电池的车辆。

不过最近一篇发表在《Nature》之上的研究,却给氢燃料电池汽车泼了一大盆冷水!

该研究指出氢燃料电池在商业话方面有三大弊病,最终,作者更是直接下结论称:氢燃料电池在商业方面已经完全失去了机会。

该篇论文的作者并未质疑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上的可行性,而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判定氢燃料电池汽车没前途。

首先动力电池的技术进展,挤压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生存空间。

随着技术的进展,目前主流动力电池,续航突破400公里已经为常态,最新的动力电池,甚至已经突破1000公里;在补能时间方面,800V超冲,可以在15分钟内充电续航200公里。

所以氢燃料电池更远的续航、更快的补能优势已经愈发不足。

其次,对照纯电动车的落地速度,全球碳排放的时间表,已经给不了给氢燃料电池汽车足够的时间,来解决成本和技术问题,最后完成商业化。

数据显示,2021年初,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仅2.5万辆,加氢站共计约540座。

相比之下,截至今年初,全球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型的保有量已经达到1500万辆,仅从数据来看,纯电动车已经成为了主流。

此外,全球重要汽车市场,如北美、欧洲和中国,都已经做出了减少碳排放的承诺,以美国和欧洲为例,到2030年碳排放减少至少50%,距今已不到8年的时间,而氢燃料电池车能否利用这段时间完成大规模商业推广,作者持怀疑态度。

最终,纯电动车补能网络建设已经具备相当规模,作者认为电动车的补能网络,建立在全球电网基础设施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世界上几乎每一个电源插座都是潜在的充电站。而氢燃料电池汽车补能,就需要另起炉灶,不仅成本高昂,在技术方面,氢燃料的储存、运输都还存在问题。

而要解决以上三大问题,投入的时间和资源都是不可计量的,正因如此,作者才给氢燃料电池车的大规模商业落地判下了“死刑”。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比亚迪氢能源(比亚迪研究氢燃料电池)

【百科解读】

4月12日,天眼查App显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并获得了一项「储气罐安装座、储氢装置及汽车」专利授权。

专利摘要显示,本实用新型专利属于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领域,所述储气罐安装座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单元,安装单元包括安装筒、底座、减压阀及落锁装置。本申请的储气罐安装座采用推拉式装卸储气罐,拆卸更换快捷方便。

从专利简介可见,它更像是一种便利的换氢技术,「储气罐安装座采用推拉式装卸储气罐,拆卸更换快捷方便」,类似蔚来汽车早起开发的换电专利。

从氢燃料汽车普及来看,建设一个加氢站的成本约等于十个加油站、上千个充电站,高昂的成本导致了加氢站难以普及,比亚迪这一专利有望将解决补氢难题。

除此之外,政策也在加码扶氢的发展。

2001年确立了863计划中包括燃料电池在内的“三纵三横”战略。

2020年,科技部启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将重点突破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碳纸、车用燃料电池催化剂批量制备技术、空压机耐久性、高可靠性电堆等共性关键技术。国家能源局将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列为“十四五”时期能源技术装备重点任务。

除中国之外,发达国家或地区积极发展“氢能经济”,制定了《全面能源战略》(美国)、《欧盟氢能战略》(欧盟)、《氢能/燃料电池战略发展路线图》(日本)等发展规划,推动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示范和商业化应用。

对此有行业人士表示,新能源时代的能源形态是多样的,氢可以作为自然能源的储存介质,广泛推广。

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技术有望大规模应用在汽车、便携式发电和固定发电站等领域,也是航空航天飞行器、船舶推进系统的重要技术备选方案。

但从技术来看,氢能源的普及还面临低生产成本(电解质、催化剂等基础材料)、结构紧凑性、耐久性及寿命等一系列挑战。

总结:

比亚迪再次抢先布局氢能源领域,但这次能否复制电动汽车领域上长远布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成功,拭目以待。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氢燃料电池进展(氢燃料电池技术突破)

【百科解读】

众所周知,氢燃料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清洁的能源之一。相比传统内燃机,氢燃料电池不仅噪音更小、震动频率更低,还能够在较短的燃料补充时间里提供更多的动力。如何高效地利用氢能源一直是汽车行业的难题。

Mobis十分重视氢燃料电池的优势,早在1998年就已开始投入氢燃料电池的研发工作,并在忠清北道忠州工厂建立了世界首个一体化大量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零部件的体系。2019年开始在蔚山建设氢燃料电池第二个专用工厂,进一步加大对氢燃料电池的研发。

同时,Mobis一直致力于氢燃料电池应用领域的推广,先后推出氢燃料叉车、氢燃料拖船等产品。近期,Mobis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再度创新,在M.VisionPOP的基础上,推出新一代都市型共享出行概念车——M.Vision2GO。

当作一款适用于短距离的超小型移动出行车辆,M.Vision2GO既可以自主驾驶,也可以通过手机操作转向、仪表、信息娱乐等所有功能。此外,中控台上的驾驶安全及空调系统等按钮,可通过手机触控实现。

此外,M.Vision2GO最大的特点是E-CORNER模块,让短途运输配送工作更加智能。E-CORNER模块以轮毂电机为基础,百科,集成了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电子减震等部件,能使车辆实现平行停车和原地掉转;车灯变成通信语言,能与行人进行沟通交流。

多年来,Mobis一直在探索并践行绿色进展道路,深入研发氢燃料电池技术,推出诸多成果,自身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已然是行业内部领先水准。在未来,Mobis将进一步探索氢燃料电池技术,为未来移动出行提供更加环保、智能的新产品。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潍柴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在潍坊挂牌运营了吗)

【百科解读】

8月27日,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在山东潍坊正式挂牌运营。沙见龙摄

上述国创中心于2021年3月获科技部批复,同年4月在济南揭牌成立,标志着该中心正式进入试运营阶段。这期间,该中心完善了研发组织构架和管理流程,积极探讨实践了独具特色的创新运营模式,初步取得了一批引领行业的重大科技成果。

8月27日,潍坊新投入运营200辆潍柴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图为交接仪式。沙见龙 摄

据山东国创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少军介绍,国创中心面向全球协同产业链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创新资源,打造形成“以我为主、链合创新”的产学研用技术创新体系。中心以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重点面向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储能、发电等领域,聚焦燃料电池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开发技术研究、测试评价技术研究和相关研发平台建设,推动重大研究成果产业化。

2021年4月,国创中心牵头承担了科技部与山东省联合实施的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一期项目。孙少军说,该项目聚焦氢能动力系统开发,围绕氢能高速、氢能港口、氢能园区等典型场景,开展氢能综合供能应用示范,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氢能综合利用示范样板。一年多来,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在青岛港建成了全国首个港口加氢站,在济青高速建成了全国首个高速加氢站,在济南东服务区建成了全国首个零碳服务区。

图为潍坊新投入运营的潍柴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沙见龙 摄

2019年,潍柴动力首次在潍坊批量投放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运行效果良好,目前该市已建成5座加氢站。在当天仪式现场,200辆潍柴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正式交接,将在潍坊市投用。由此,潍坊氢燃料公交运营专线将达18条,是全球该线路最密集的区域,也是全球在运氢燃料公交车最多的城市。

孙少军称,装配潍柴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车辆累计行驶里程超过2000多万公里,潍坊12米燃料电池公交车实际运营工况百公里氢耗全球最低、综合性能国际领先。他表示,该集团将进一步配置优势资源,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努力创造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

山东重工集团、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出席当天活动并介绍说,潍柴动力从2010年开始,先后投资40亿元人民币布局新能源业务。在燃料电池方面,战略重组了加拿大巴拉德氢燃料电池、英国锡里斯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瑞士飞速空压机,并全面实现在潍坊产业落地。经过5年多发展,该公司组建了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团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2万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在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大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成果。

图为潍坊新投入运营的潍柴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沙见龙 摄

谭旭光表示,未来,潍柴将依托国创中心,抢抓“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重大机遇,以开放合作的态度,汇聚国内外产学研创新资源,搭建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加快燃料电池全产业链技术突破,进一步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指标,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氢能社会”样板,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深耕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海卓科技助力燃料电池汽车“加速跑”

【百科解读】

8月26日至28日,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北京海南两地召开。作为我国燃料电池领域优秀成果重点推介企业,海卓动力(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卓科技)核心产品燃料电池系统以及自主化核心零部件精彩亮相,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谢佳平受邀参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成熟的商业化需要多方合力

海卓科技是一家致力于氢能与燃料电池研发与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同济大学和中国工程院资源平台,公司建立了由院士领衔的国内顶尖研发团队,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工程服务等方面拥有先发优势。

把握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机遇,公司围绕“制氢”和“用氢”产业环节,在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零部件和制氢设备深入布局,面向能源、工业、交通等领域提供多种不同的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

得益于国家的支持和引导,当前,我国已初步掌握了燃料电池产业链和氢能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实现了千辆级动力系统与整车的应用能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能一蹴而就,受制于成本、技术、场景、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燃料电池汽车商业推广之路任重道远。在未来车用能源中,传统燃油、氢燃料与电力将在很长时间内并存互补,共同支撑汽车产业发展。”谢佳平说,政策风向标是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后,会倒逼燃料电池汽车具备传统油车续航能力长、能源补给便利、动力强劲等优势。

谢佳平认为,燃料电池汽车行业要实现成熟的商业化,需要多方合力:从产品的角度,需要在稳定可靠性、经济性、车辆的轻量化以及使用空间等方面不断优化和提升;从能源补给的角度,加氢的便利性问题需要得到充分地解决;尤其重要的是,在示范推广前期,需要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不过,在未来,随着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的规模化,技术的进步和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必将不断推进商业化进程。

“一纵一横”,探索应用场景

海卓科技团队在20年的行业研发中,始终抓牢科技创新“牛鼻子”,加大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攻坚行业技术难题。

公司在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探索,可以总结为“一纵一横”。在纵向上,公司建立了正向自主的燃料电池开发体系,不断提高自主化程度,实现了电堆的自主化,拥有从MEA制备工艺、从双极板正向设计到电堆集成完全自主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申请了近百项专利技术。

谢佳平介绍,公司已量产3个燃料电池发动机平台,能够满足乘用车以及大中小型商用车的车型需求,并逐步拓展到船舶、工程车辆等方面,按规划,在未来3年内,公司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功率将覆盖60kW-200kW,电堆功率覆盖80-300KW。

燃料电池汽车一头连着制造业,一头连着应用端,行业前期推广需要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横向方面,海卓科技建立“场景+产品+商业模式”的组合形式,对氢能技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做了深入探索。

谢佳平认为,有着大载重、长续航、高效率需求的中重卡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是氢燃料电池商业应用的突破口,另外,在固定线路行驶且车辆集中的公交和客车,商业化应用可行性强。目前公司在全国多地配套了500多辆燃料电池重卡,覆盖市政渣土、城市物流、矿卡短倒、冷链物流、电商物流、港口倒短等各个场景。

氢气是目前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的短板,谢佳平介绍到,公司目前已布局制氢相关业务,提供电解槽标准化产品以及提供制氢加氢一体化解决方案。助力解决产业链短板问题,加速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进程。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晓帆 报道)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林忠钦院士:我国应加快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

【百科解读】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李清波

林忠钦 主办方供图

“氢能与电力协同互补是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料电池重型卡车是个突破口。”9月3日,在山西举行的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分论坛“氢能经济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如是说。他认为推动“氢化山西”,燃料电池重型卡车将率先在全国具有经济性。

在题为《“双碳”战略下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主旨发言中,林忠钦表示: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为125亿吨/年;到2030年预计达130亿吨/年;到2060年,在碳中和场景下要实现不超过15亿吨/年。在130亿吨到15亿吨的变化过程里,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

他指出,碳税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能源系统变革,需统筹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逐步实现能源低碳化转型。

这其中有五大趋势:新能源从补充能源逐步走向主体能源,化石能源从主体能源走向保障性能源,再电气化有望成为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可再生燃料与零碳电力形成重要组合,资源禀赋走向技术创新的能源开发。

他认为“双碳”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氢能与电力协同互补,是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30年碳达峰时,我国氢气需求量将超3700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在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我国氢气需求量将达1.3亿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20%。

扩大氢能利用要从制氢、储存运输、加氢站、汽车这四个环节逐步推进。林忠钦预测,到2030年,制氢方式将从当前的非绿、浅绿制氢发展到深绿制氢阶段;储存运输成本逐步降低、安全性稳步提高,掺氢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长距离高压氢气管道技术成熟;在加氢站方面,建成全国性的氢能供给和利用基础设施网格;燃料电池汽车从示范运作到市场化运行,规模将达到200万辆。

林忠钦呼吁加快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卡车保有量3242万辆,其中重卡850万辆,只占汽车总量2.6%的重卡排放了47%的二氧化碳,一辆49吨载重柴油重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等于40辆小轿车。

当前北京、上海、广东等示范区和山西、内蒙古等非示范区都在积极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约1万辆,商用车约占44%。

林忠钦认为,制约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因素既有技术因素也有市场因素。2019年的49吨载重燃料电池重卡价格约180万元/辆,2022年大约为150万元/辆,购置成本仍然偏高,国内氢气加注的成本也很高,价格普遍在55元/公斤,是同类型柴油重卡的2到3倍,运营成本偏高。

搭载250kWh锂电池的重卡续航仅为130公里,采用240kW燃料电池系统+氢系统的重卡续航可以达到700公里。港口、矿场、渣土运输等中长途物流路线运营里程长、场景相对固定,加氢站布局相对容易,发展燃料电池重卡更有优势。

因此,他建议加速燃料电池重卡商业化进程,采用国家示范城市群补贴的模式,对车辆购置和氢气价格进行财政补贴;采用风电光伏资源补贴模式,实现以电补氢,采用低成本氢的纯商业化模式,以运营低成本来弥补购置费用。

山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炼焦煤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0%,工业副产氢潜力约260万吨/年,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110万吨,占全国9.25%。而且山西的煤、焦、铝、冶、电五大产业可以共同带动约40万辆重卡的应用场景。

对此,林忠钦建议,山西氢能产业要打好“全国最具优势氢气价格”和“全国最大的重卡应用基地”两张牌,集聚全国智慧,引进优质企业,构建高水平的“技术链”和“产业链”;给予燃料电池重卡购置补贴,将氢气加注控制在20元/公斤,到2024年,燃料电池重卡成本可与柴油车持平,2025年可与液化天然气运输车持平,燃料电池重卡将率先在全国具有经济性;给予氢能鼓励+惩罚措施,引导企业自觉使用氢能重卡,推动“氢化山西”,打造全国最大的氢能重卡应用基地。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76033840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541594806@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